2025-09-25
2024 年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数据显示,全国超 92% 的规上企业已完成等保合规,未落实的企业中,38% 曾被处以 5 万 - 50 万元罚款。到底什么是等保合规评测?看完这篇你就懂了。
等保合规评测全称为 “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合规评测”,简单说就是:国家制定一套网络安全标准(相当于 “健康标准”),第三方专业机构按照标准,检查企业的网络系统(比如官网、数据库、业务系统)是否达标,最后给出 “合格 / 不合格” 的评测结果,合格的会发《等级保护合格证书》—— 就像给企业网络发了 “安全健康证”。
所有评测都依据《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》(GB/T 22239-2019),这是国家强制推行的标准,涵盖数据备份、病毒防护、访问控制等 10 多个方面,比如要求 “重要数据每天至少备份 1 次”“员工账号要定期更换密码”。
等保分 5 个等级,等级越高,安全要求越严,大部分企业只需做 2-3 级:
等级 |
安全要求 |
适用企业 / 场景 |
举例 |
1 级 |
基础防护 |
个人网站、小型博客 |
个人运营的生活分享博客 |
2 级 |
一般防护 |
中小型企业官网、普通 APP |
员工 50 人以下的商贸公司官网 |
3 级 |
重点防护 |
电商平台、医疗系统、金融 APP |
年交易额超 1 亿元的电商平台 |
4 级 |
特殊防护 |
银行核心系统、政务平台 |
国有银行的线上转账系统 |
5 级 |
最高防护 |
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|
电力调度系统、军事指挥网络 |
(数据来源:2024 年《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机构名录及工作指南》)
① 案例详情
2024 年 6 月,江苏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(主营远程问诊系统,服务超 50 家社区医院)被用户举报 “系统频繁卡顿,个人病历可能泄露”。江苏省网信办调查发现,该公司未开展等保 2 级合规评测,系统存在 3 个严重漏洞:数据未加密、无备份机制、员工账号可共用。
② 处罚结果
依据《网络安全法》,该公司被责令 15 天内整改,并处 20 万元罚款,整改期间远程问诊系统暂停服务(来源:“江苏省网信办 2024 年网络安全行政处罚通报(第 3 期)”)。
① 案例详情
2023 年 9 月,浙江某电商平台(年交易额超 8 亿元,主营母婴用品)完成等保 3 级合规评测,评测机构指出其 “DDoS 防护能力不足”,平台随即升级了流量清洗系统。
② 实际效果
2023 年双 11 当天,该平台遭遇峰值达 50G / 秒的 DDoS 攻击,但因整改后的防护系统生效,未出现系统瘫痪,订单成交率较去年提升 12%。
普通企业做 2-3 级等保,全程约 1-2 个月,流程像 “体检→整改→拿证”:
企业根据业务重要性选等级(比如电商选 3 级,小公司官网选 2 级),可咨询海域云等保评测部门确认。
海域云上门或远程检查,出具《差距测评报告》,比如指出 “数据备份频率不够”“缺少病毒防护软件”。
企业根据报告整改,比如安装杀毒软件、设置自动备份、给员工账号加权限控制,整改完成后通知海域云等保评测部门复查。
海域云等保评测部门再次检查,若所有项目达标,出具《等级保护合规评测报告》。
将评测报告提交给当地网信部门,审核通过后发放《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合格证书》,证书有效期 3 年,每年需做 “年度复查”。
2024 年数据显示,全国因未落实等保被处罚的企业超 2000 家,罚款金额最高达 50 万元,部分企业还会被暂停核心业务(来源: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)。
完成等保 2 级及以上的企业,遭遇网络攻击后的损失比未做的低 68%,比如数据泄露率下降 72%,系统恢复时间缩短 50%。
现在多数企业合作时会要求 “提供等保证书”,尤其是政府项目、金融合作,没有证书会直接失去投标资格。
等保合规评测不是 “做一次就完事”,而是 3 年一换证、每年一复查。建议企业:先明确自身业务等级,尽早完成评测,避免因 “没做等保” 踩坑。